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专家解读】欧阳康 雷瑞鹏 贾平:关于健全湖北对新冠肺炎病毒的精准检测和有效隔离体系的若干建议

发布日期:2020/03/13    点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校国家治理研究院欧阳康教授团队快速反应,于21日向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交本报告并立即得到采纳。报告提出,应推进高通量检测,优化检测流程,根据检测结果,区分疑似病例和轻重症患者,确定分类和集中隔离与收治方案,切断交叉传染源。这一政策建议促进了22日省防控指挥部四类人员集中隔离政策的出台,此后检测存量大幅消化,分类隔离收治得以推行,成为抗击本次新冠疫情的关键转折点。此外,团队成员之一雷瑞鹏教授所在的校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围绕疫情引发的伦理问题开展理论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多篇报告上报内参,得到省市和中央高度重视。

 

当前,我省已经成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关键的前沿阵地,而武汉则处于疫情的中心地带,随着WHO对于新冠肺炎的最新定性,湖北武汉的疫情防治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必须以疫情的严重性和持久性为基点来考虑当前工作和长远对策。由于新冠肺炎病毒潜伏期长,还有无症状感染和传播,因此检测和隔离是重中之重。高效的检测和确诊流程,可以让我们对疫情有较好的整体把握和预估;有效的隔离和隔离检疫措施则极其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环节。

面对巨大挑战,我们应进一步理清思路,精准施策,制定检测、隔离和人员安置一揽子政策,实现检测和确诊的流程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细化隔离和隔离检疫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和流动传染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人性化管理,提升疫情应对的效率。

建议一:完善检测、确诊和治疗流程

1.推进快速精准检测。把精准检测和及时诊断视为同等重要的工作,借助各医院传染科平台,推动快速建成万例通量的检测中心,确认检测结果的三种有效模式(病毒分离检验、逆转录核酸链两次阳性以及病毒基因序列匹配)。

2.优化检测流程。虽然目前华大的高通量检测中心已经在建,但加强检测设施建设和优化检测流程依然是重中之重。

3.实现检测的便利化。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接收各类病例信息和申报,在社区医院采血取样,并批量、集中送高通量检测中心(华大病原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测,缓解大型医院压力;鼓励和实现各医院感染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均接收疑似患者的检测工作;建议在社区、公园等便利处,各医院等设置露天开放检测场所,有效降低人传人的可能性。

4.推进检测和确诊一条龙化。把精装检测和快速确诊内在结合起来,实现疾控和医院部门的工作无缝衔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耗损。一是在社区取样送检测中心检测后,由疾控人士现场办公或直接送往疾控确诊;二是在各检测场所采取医护人员和疾控共同当班制度,减少报送确认的时耗。

5.加强医护人员力量。安排和鼓励轮休下来的医护人员,以及网络上的医生志愿者,对缺乏技能的社区工作人士进行快速培训;快速组织各医院和疾控等轮休下来的骨干人员等,定期不定期征询各种意见建议,形成一线工作者和决策工作之间的闭环,以最快速度,将各种好的建议意见补充进防疫体系中去,迅速补足短板。

建议二:完善隔离措施和隔离检疫措施,大幅阻断不必要的人传人现象

目前新冠肺炎防控中尚没有采取得力有效的分类隔离措施,尤其一些疑似病人到处求医或游走,导致医院人满为患、交叉感染,这样继续下去有可能导致疫情失控。

1.对所有病患和疑似病例采取有效的分类或集中隔离。对病患/疑似患者要采取隔离和隔离检疫(针对来自疫区的人)措施;根据检测结果确定分类隔离方案,包括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医院附近的宾馆)、医院隔离(根据轻重症不同定点医院再分类)等;征用一定数量、区域位置配置合理的宾馆、写字楼、近郊的厂房等,作为隔离场所,并配备基本生活和医疗措施。

2.对无法收治住院的病患/感染者,以及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分类统计,尽快集中隔离安置。

3.对全省居民行踪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充分利用电信、腾讯和阿里等平台,精准获取有关病患、疑似感染者的行动轨迹,便于进一步管理。

4.对隔离和隔离检疫的人士,安排医生、护士每日巡查、量体温(不要求是传染科医生),给患者以信心,减少病人因绝望而做出极端行为;应当协调军队等部门进行协助看护;对拒不接受隔离,甚至故意传播者,要立刻采取强制措施,制定发布政策,列入个人征信信息。

建议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省外湖北人安置措施

1.滞留在外人员尽量就地安置或隔离,在疫情可控时再安排分批返回。

2.减少不必要的旅行措施,避免非感染人士回流到疫区,加重疫区负担和加大感染可能。

3.对滞留在外的湖北人士,应尽量就地隔离(针对病患或疑似感染者)、隔离检疫(针对尚未证明没有感染可能的)或其他安置措施,包括帮助协调当地小区、旅馆、办公楼和共享空间等,安排住宿和提供生活便利;政府将尽量帮助协调当地减免住宿费用,对确有困难的,经申请可提供适当的住宿补贴;在天气、气候允许的地方,可采取提供帐篷等方式予以安置协调。

4.对于海外滞留的湖北人士,视其意愿,可以接回国内;暂不愿回国的,由驻外使领馆协调,帮助寻找可负担的住宿。不愿意回湖北的,也可以协调后接往国内特定地区,可以考虑在国内一些地区就近和视便利设置“安全区”(比如腾空的办公楼、医院或者宾馆等),予以暂时安置。政府应当牵线搭桥,借助市场力量,协调人员安置。

5.做好迎接巨量回流湖北人员的有针对性预案和系统化工作体系,构建信息采集、精准检测、及时诊断,分类隔离、有效诊治、状态跟踪、后期服务等一条龙的有效工作系统。

202021


 

作者简介:

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雷瑞鹏,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平,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