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专家解读】王红卫 洪流 陈曦:抗疫情医疗物资供需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日期:2020/02/16    点击:

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各地医疗物资需求猛增,本文围绕抗疫情物资供需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医疗物资生产和供应工作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可以缓解一线医疗物资供应紧张状况。

一、抗疫情医疗物资供需情况分析

1.医疗物资需求爆发式增长,医疗物资短缺严重。

随着疫情愈演愈烈,医疗物资需求也迅猛增长。然而,对于常用的医疗物资,医院一般库存有限。目前,很多医院的防护服、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橡胶手套等医疗物资严重短缺。医疗机构需求量也爆发式增长,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市,其市内各医院医疗物资每日需求量不断攀升。此外,社会从业人员、城乡居民在疫情期间所需的防护物资增长更为迅猛,形势依旧严峻。

2.医疗物资产能难以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并存在地区不平衡。

我国是工业大国,也是医疗物资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是,受疫情和春节假期影响,生产厂家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紧张,目前已开工工厂的产能只能达到原有产能的60%,属于这些产能的不少企业还是出口企业,生产的医疗物资并不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另外,医疗物资生产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严重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几个省市,这也为医疗物资供应的调配带来了困难。

二、医疗物资供需对接和调配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单位无法按照常规流程采购医疗物资,许多医院的一些关键医疗物资储备几乎到了“零库存”状态。如何实现医疗物资供需的及时对接,成为当前抗击疫情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网络上出现了诸多医疗物资信息沟通和供需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物资供应的信息互通问题,但也曝露出如下问题:

1.由于各个平台各自行动,自行寻找资源,无法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公共信息平台,捐赠方无法掌握医疗机构实时需求信息,不能完全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难以实现供需的准确对接。

2.由于不同人员对医疗物资标准理解有限、交通物流资源信息缺失、政府缺位以及个体诚信等问题,捐赠物资到位率低,到位物资发挥作用的比例低,甚至出现了被不法分子所利用牟利的现象。

3.由于交通管制,物流渠道入口在不断收缩,导致捐赠的医疗物资无法及时到达受赠方。

此外,在关键医疗物资调配方面,目前,武汉市倡导主要由红十字会等团体来负责捐赠工作,这有利于物资统一协调分配,但在具体运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主要问题有:

1.缺少工作人员,无法承担物资统一协调分配任务的巨大工作量,出现大量物资积压在仓库,无法完成供需及时对接。

2.缺乏信息化手段,大量工作还是手工完成,信息公开不够及时,调配的效率也很难得到保证。

3.没有科学的调配方法,资源最终配置不够合理,产生了对红会的不信任问题。

三、应急医疗物资供应对策建议

疫情发生以来,应急医疗物资供应短缺问题愈发严重,严重影响了疫情防控工作的迅速开展。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应急医疗物资供应短缺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会成为制约疫情扭转的关键。因此,就如何做好应急医疗物资生产和供应工作,提出建议如下:

1.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法》第45条,尽快采取政府动员机制,征用短缺严重的关键医疗物资的主要生产厂家,参照火神山医院及雷神山医院建设决策动员经验,采取果断措施进行转产扩产(对于出口企业的转产,适度认可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释放潜在产能,以应对医疗物资供应短缺的问题。

2.动用包括政府和民间的一切力量,尽快获得国际援助,在国外采购一些关键的医疗物资,并事先做好便利通关工作安排。

3.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医疗物资调配模式,建议由各个省由防疫指挥部负责,每个省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应急医疗物资供需平台,将分散的医疗机构需求、民间捐赠信息等统一发布在具有公信力的平台上,建立根据轻重缓急、时间距离、匹配替代方式进行自动对接和统一调配方式。平台将为医疗机构及其它物资需求方、生产企业、捐赠方提供供需对接相关服务,包括交通管制情况下的“最后一公里”的运输问题。

4.社会捐赠受到社会高度关注,除了红十字会等团体,需要整合社会力量,开放民间通道。也可单独建立一个开放的社会捐赠互联网平台,把相关基金会、应急物资需求等信息发布在平台,为捐赠方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医疗物资供需的快速对接。


2020年2月1日


作者简介:


王红卫: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洪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陈曦: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