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专家解读】李岩:关于近期网友关注疫情热点的见解

发布日期:2020/02/05    点击:

最近,关注到网络上出现一些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热点问题,我结合研究专长谈一谈个人看法。

气候变化与病毒传播的关系尚不明晰

“随着气温升高,新型冠状病毒会失去活性而逐渐消失?”这种说法,其实是根据当年SARS病情发展的一种预估。新型冠状病毒被发现还不到一个月,目前针对此病毒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病毒会不会因为气温升高而消失,科学上还没有结论,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有网友质疑,近期已经治愈出院的患者,需要再次进行隔离,原因在于这些患者身上可能携带少量病毒,仍具有传染的风险。实际上,判断患者能否出院的标准是很严格的,包括临床症状消失、连续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等。就目前流行病学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最长潜伏期为14天左右,另外临床检测还涉及到灵敏度、准确性的问题。所以,我建议已经达到临床出院标准的患者,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再自我隔离一段时间。

病毒是否发生变异有待进一步证实

“不发热也不咳嗽传染6人,病毒是不是变异了?”网友关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是否会发生变异。简单来讲,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都属于RNA病毒,其单链结构导致病毒更容易变异。我们判断病毒是否发生变异,一般会结合流行病学的变化、临床症状、易感人群、致病性和基因测序方法等进行综合判断。目前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还很有限,在科学的结论出来前,还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更全面、更充分的研究。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科研人员都在加紧相关疫苗研发和抗病毒药物试验。我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科院基因组研究所、华为云联合科研团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做了虚拟药物筛选,已筛选出五种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分别是Beclabuvir,沙奎那韦(Saquinavir),比特拉韦(Bictegravir),洛匹那韦(Lopinavir),多替拉韦(Dolutegravir)。目前,我们正在对上述五种抗病毒药物进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并希望推动药物临床实验。




作者简介:

李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2018年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试验治疗中心从事新药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冠状病毒,寨卡病毒等重要靶标蛋白的结构解析及小分子药物的相关研究。参与多个新药研发项目,其中MNK激酶抑制剂ETC-206已经启动I期临床试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肽抑制剂ETC-670即将进入I期临床试验阶段。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参编两本中英文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目前担任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等期刊编委会成员以及The BMJ等多个期刊审稿人。